一、订货业务
超市的订货业务是指在所确定的厂商及商品范围内,依据订货计划而进行的叫货、点菜或叫添货的活动。
订货业务应注意以下问题:
(1)订货要有计划,定货要注意适时与适量,各类别商品的订货周期,最小订货量等都必须有事前计划。这样,一方面,可以提高工作效率,另一方面可确保货源供应正常。
(2)订货方式要规范化。订货方式可采用人工、电话、传真、电子订货系统等多种形式,发展的趋势是采用EOS订货系统。
二、进货业务
进货是根据订货作业,由厂商或配送中心来说就是“配送”。
进货业务应注意以下事项:
(1)进货要遵守时间。进货时间的确定应考虑厂商作业时间、交通状况、营业需要及内部员工出勤时间。
(2)验收单、发票需齐备。
(3)商品整理分类要清楚,在指定区域进行验收。
(4)先退货再进货,以免退调商品占用店内仓位。
(5)验收后有些商品直接进入卖场,有些商品则进内仓或进行再加工。
(6)要对变质、过保持期或已接近保持期的商品拒收。
三、退换货业务
退换货是超市根据检查、验收的结果,对不符合进货标准和要求的商品采取退货或换货币行动的业务活动。退换货业务可与进货业务相配合,利用进货回程顺便将换货带回。
退换货业务应注意以下事项:
(1)确认厂家,即先查明待退换商品所属的厂家或送货单位。
(2)填写退货申请单,注明其数量、品名及退货原因。
(3)退换商品应注意保存。
(4)及时联络各厂商办理退换货。
(5)退货时应确认扣款方式、时间及金额。
四、超市的存货管理
商品存货是流通的停滞和资金的占用,但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。市场变化莫测,生产又需要一定的周期,为使超市不致出现缺货现象离不开商品存货。由于库存要占用资金和场地,会给超市带来成本费用的增加,因此,科学的存货管理十分必要。
超市的存货管理主要包括:存货数量管理、存货结构管理和存货时间管理。
(1)存货数量管理
存货数量与商品流转相适应,是最佳效益点。存货量过大,会造成商品积压,浪费效益;存货量过小,会造成商品不足,市场脱销,影响销售额。商品存货数量管理一般采用两种方法:一是保险存量,是商品库存的下限,低于此限,将会导致积压。
(2)存货结构管理
无论是仓库空间还是资金,都是有限有。如何使这些有限的空间和资金取得更大的效益,加强商品库存结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。商品库存结构管理的最常用方法是ABC管理法。
(3)存货时间管理
加快商品周转等于加快资金周转,自然会提高商业动作效率,这是超市能否获得利润的关键,所以应加强存货的时间管理。
五、超市的商品销售管理
超市商品销售管理的内容包括:标价业务、补货业务、上架业务、商品陈列业务、促销业务、销货退回业务、变价业务、自用品管理业务、赠品处理业务、缺货防止业务等方面。
六、超市的商品标价业务
标价是指将商品代码和价格用标价机打在商品包装上。这项作业活动操作起来比较简单,但标价管理却比较复杂。
七、标价管理的内容
标价位置要一致,让顾客容易看到,且不可压住商品说明文字。
第一,一般商品的标签均贴在商品的正面右下角;罐装商品则标于罐盖上方;瓶装商品则标于瓶肚上;礼盒不要直接标价在包装盒上。
第二,打标时要确实核对进货传票及陈列处的价格卡,不可同样商品有两种价格。
第三,标价业务最好不要在卖场进行,以免影响顾客流动线路,为此也可以要求厂商代为标价。
第四,标价纸要妥善保管,以免给行为不规者有可乘之机。
第五,为防止顾客调换标签,可使用一次性的、有折线的标签。
第六,变价时,若是调高价格,宜将原标签去除;若是降低价格,则可将新标签压在原标签上;每项商品不可同时有两个不同的价格标签。
八、超市的商品补货上架业务
补货上架业务是指将标好价格的商品,依照既定的陈列位置,定时或不定时补充到货架上,以保证顾客顺利实现购买。定时补充是每隔一定时段对货架商品进行补充;不定时补充是随销随补,只要货架上的商品即将售完就立即补充。
补货上架业务的内容:
第一,事先要根据商品陈列图表,做好商品陈列定位化工作。
第二,补货时先将原有商品取下,清洁货架及原有商品,接着将准备补充的新货放置货架的后段,再将原货放在前段。
第三,整理商品排面,以呈现商品的丰富感。
第四,生鲜食品为加强鲜度管理,应采取三段式补货陈列。即在早上开店时,应陈列全部品项,但数量保持在当日预定销售量的40%,中午再补充30%的陈列量,下午营业高峰再补充30%的陈列量。
九、超市的销货退回业务
销货退回业务是指已经售出的商品,由于质量、商品品质、价格等因素致使顾客不满意而退货的业务处理。这项工作必须谨慎处理,认真对待顾客的意见和要求,应尽量从消费者的角度处理问题,以此赢得顾客的理解和信任,达到使顾客满意的目的。这项工作效果的好坏,直接影响到超市的商誉,必须充分重视才行。
文章来源:微信公众号【超市周刊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