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超市商品管理,目的是让商品结构合理,找出核心品种,进行重点陈列,这是基本思路。执行过程中,更应该注重的分清次序,商品调整之前要进行商圈调研,了解主流顾客,潜在客户,他们的需求是调整的依据,并不能由总部统一一张商品组织架构表,而忽略了顾客个性化消费。一直以来,大多数超市在做商品管理时都存在这样那样的误区。
误区一:一张商品组织架构表全店通行
众所周知,每个商圈、每个时期、每个门店的商品组织表是不同的,但多数企业存在不同面积、不同商圈的门店以及乡镇与城市门店共用一张商品组织表的现象。这样的商品架构表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吗?肯定不能。
误区二:采用总部控制门店的做法控制商品SKU
这种做法是典型的“宏观控制微观”,这样操作是把所有商圈和所有顾客的需求统一化,忽略了顾客的个人消费特性,更谈不上门店的个性化经营了,这样做出来的品类管理,即使门店自己满意,消费者也不会满意。
误区三:商品组织表的制定没有“以顾客为本”
当前大多数超市在商品引进方面普遍存在供应商推销什么商品,超市就引进什么商品,甚至出现哪个商品的进场费用多就引进,缺少对商品整体结构的评估,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调研。有的公司甚至会出现引进商品很容易,淘汰商品很难的现象,典型的强迫消费者消费。
误区四:只引进新品,难淘汰老品
这是因为,门店往往只看重新品的进场费,而忽略了对商品占用资金指标的考核。
误区五:业态与商品不匹配
这样直接造成的后果就是,顾客的复购率就会大大降低。低定高配,高定低配。前者可调整,后者难挽回。所谓消费能力强的顾客,单位的时间成本高。去一次没达到满意,是很难再投入时间成本再次光临。
误区六:开业促销商品一成不变
消费能力不同,对开业促销品的选择就不同,有时间差。开业前3天,人多且是大众消费,促销以高敏感、高周转的民生商品为主。消费能力强的人,错峰3天-7天到店逛逛。更重商品高的品质和差异化。开业第2天,就要切入第3日的商品更替。
误区七:网红商品筛选进场缓慢
网红休闲食品、优品百货的流行性是非常的明显。这类商品要迅速引进,不要等热销期过了再引进。
误区八:动销率低得商品着急卖
有一类的商品就像调味剂,促进货架其它商品的销售,但是自身的销售却并不是非常的好。可因为有它在,商品结构完整了才能提升总体销售。
误区九:采购选品时凭感觉,只选自己喜欢的
而要多问“你喜欢吗,他喜欢吗,她喜欢吗”。
误区十:把好商品埋在货架里,掩盖主推光芒
想突出好商品,要改变的是它周边的商品环境。方法是一个品类在短时间集中进足够多的好商品才能互帮互助。替换30%的同质化商品顾客才会有感知。选出的主推商品就要配黄金位置及较大面积陈列,怎么亮眼怎么来。
误区十一:商品价格间隔度不合理
同一品类价格分布的间隔不能太小,顾客难选。价格带分布间隔太大,会产生销售结构断层,会流失顾客群体。
误区十二:商品成熟期打折
商品培养到成熟阶段,变着花样且间隔时间比较短的情况下打折,会提前结束商品的生命周期。
以上就是超市商品管理经常会犯的12种错误的介绍~